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朱熹论感应
引用本文:王文娟.朱熹论感应[J].北京社会科学,2014(4):4-9.
作者姓名:王文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5
基金项目:第52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20190)
摘    要:朱熹用理气论知识架构来说明感应的道理,并结合鬼神、祭祀、德福之道等问题,阐发感应在现实生活、伦理与宗教实践中的功能和意义。感应问题与理气心性的问题密切关联,是宇宙论和本体论的一部份,在朱熹理性化的阐释中尤其具有哲学意味。落实到生活实践中,感应过程中"仁""诚""敬"的道德情感的发挥对个体修身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祭祀中"感应"之理的运用既反映了民众在世俗生活中的精神诉求,又体现出一种对生命本源的敬畏感与归属感。此外,与感应相结合的劝善言论在具有政治和伦理双重导向的同时,也体现出不同于世俗功利导向的理性精神。

关 键 词:朱熹  感应  理气  祭祀  劝善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