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吴昌硕与石鼓文
引用本文:胡建人.吴昌硕与石鼓文[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
作者姓名:胡建人
摘    要:石鼓文为秦刻,早有定论,是记述秦国君游猎祭祀活动的,故亦称“猎碣”。唐初在陈仓石鼓山(今宝鸡市石嘴头附近)发现,故又有“陈仓十碣”之称。又因其地在岐山之阳,也称“岐阳石鼓”。确切地说,应该叫“陈仓刻石”①、(“石鼓文”为俗称),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刻石文字,对研究我国古文字、文学和先秦社会生活等,有着极其珍贵的价值,其书法亦为我国历代书家所推重。自唐以来,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共称“古妙”,张怀瓘《书断》赞为“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李东阳在他的《石鼓歌》中更说:“我生学篆希前踪,回视俗书羞龌龊;力崇雅素无浇浮,每向迷途问先觉。”康有为《南海书镜》则认为它是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体稍方扁,与虫篆籀篆气体相近。又以为石鼓为中国第一古物,钟鼎既伪,故亦为书家第一法则。但现在由于考古学的发达,钟鼎和甲骨、特别是甲骨的研究,石鼓文已不算是最古的文字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