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国的现代化
引用本文:夏振坤,张艳国.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国的现代化[J].学术月刊,2000(10).
作者姓名:夏振坤  张艳国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夏振坤),《江汉论坛》杂志社!副主编、研究员 (张艳国)
摘    要:传统与现代,既是一对范畴,又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原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如西欧诸国,在16至18世纪已经解决了这一课题;在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如西欧以外各国,则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迁.正在着力解决这一课题。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经济伦理对现代商业精神,乃至整个现代化进程有利还是有弊?学术界讨论热烈,各执一辞。现代派认为,现代化就是告别传统,就是对传统的否定,因而现代化不会借助传统的经济伦理;相反,传统的东西只是历史的惰力,只是一种羁绊。传统派认为,各国各民族的现代化,无不具有自身特色,那些经历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是有生命力的东西,是国粹,因而对现代化是动力,可以推动现代化事业。我们认为,对于儒家经济伦理所发生的现实作用,不能笼统地、简单地定性为推动或阻碍,也应该贯注“历史与现实”的辩证方法:历史是现实的前提和基础,现实是对历史的扬弃与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儒家经济伦理可以对现代化产生动力,但要通过”转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