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十七年”东北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模式研究
引用本文:高翔,夏永为.“十七年”东北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模式研究[J].学术交流,2011(8).
作者姓名:高翔  夏永为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基金项目(2009ISIKtwx—08)
摘    要:十七年东北工业题材小说集中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工人阶级恢复和建设现代工业、被解放的工人在新社会政治与经济地位以及精神面貌上发生巨大变化的宏大叙事;从各方面多层次地反映了当时这一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党的领导下所经历的复杂而广阔的社会历史变迁,并从工业领域的角度对这一变迁做了艺术的再现、描摹与想象,旨在表现在党的领导下工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和工人们忘我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功绩。在这一主题创作活动中,东北工业题材小说显示出独有的创作模式: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作家倾向于塑造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二元对立,在正面人物战胜反面人物的冲突与斗争中,反映社会的变迁和对于新社会、新兴社会集团及其意识形态的肯定赞赏,形成了固定人物形象创作模式;在叙事方面,小说凸显出受难—拯救—新生、犯错—帮助—改进、出现混乱—下派干部—问题解决等三种情节模式。这些创作模式集中体现了延安文艺传统对东北工业题材小说的原则规范。

关 键 词:“十七年”  东北工业题材小说  创作模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