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玄奘归朝以前中国佛教的种姓(性)说——以《菩萨璎珞本业经》为中心
引用本文:李子捷,张一帆.玄奘归朝以前中国佛教的种姓(性)说——以《菩萨璎珞本业经》为中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0(4):61-66.
作者姓名:李子捷  张一帆
作者单位:;1.伦敦大学亚非学院;2.东京驹泽大学;3.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佛教交流史中期成果”(19ZDA239)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北凉昙无谶(385-433)翻译《菩萨地持经》之后,中国佛教是如何理解种姓学说这一问题。要探讨该问题,需要注意其与菩萨修行的阶位说之间的关系。阶位说是中国佛教中非常重要的学説。中国成立的疑经《仁王经》与《菩萨璎珞本业经》在四十二位的基础上加入了"十信",变为五十二位。《璎珞本业经》将《地持经》所説的"习种性·性种性"与"十住·十行·十回向·初地以上"分别对应结合,并将习种性和性种性的可达到范围对应于一切众生。《璎珞本业经》虽然利用了《地持经》的种性说,却将其与菩萨阶位说结合,弱化性种性的先天本有性,否定不能成佛的种姓(性)的存在,与《地持经》的本意产生乖离。值得注意的是,《璎珞本业经》的这种种姓(性)说在中国自古虽有被认为是不合理的质疑,但在玄奘归朝以前的中国佛教中,却属于对种姓思想的主流认知。这也反映了中印两国通过佛教交流中对同一概念理解的差异。

关 键 词:种姓  阶位说  《璎珞本业经》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