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清末民初乌托邦文学的类型、源流与文化心理考察
引用本文:耿传明.清末民初乌托邦文学的类型、源流与文化心理考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49-55.
作者姓名:耿传明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 300071)
摘    要:近代中国处于一个由传统转向现代的重大历史转折点上,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既充满焦虑也满怀期待,由此催生了此一时期乌托邦文学的兴盛。乌托邦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现代性文化现象,它有中西两种源头,可分为社会乌托邦、政治乌托邦、唯情主义乌托邦等多种类型。乌托邦文学反映着传统的衰微和文化传递方式的变化,代表着一种中国人在西方这一现代欲望介体的引导下自我变革的要求。现代中国人开始普遍相信人的本质就是能选择如何生活,社会通过人们真诚的信仰和为之献身的真正理想就可加以改变,这使他们由传统的“信命论”者转向了现代的“抗命论”和“造命论”者。

关 键 词:清末民初  乌托邦文学  类型与源流  文化心理  
收稿时间:2010-05-07
修稿时间:2011-01-15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