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变迁与模式研究——基于1953—2020年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引用本文:毕忠鹏,段成荣,盛丹阳.中国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变迁与模式研究——基于1953—2020年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23(3):20-34.
作者姓名:毕忠鹏  段成荣  盛丹阳
作者单位:1.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青年与社会建设教研部;2.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3.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流动与民族互嵌格局形成研究”(20&ZD172);
摘    要:人口大流动、大融居时代背景下,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不断深化,为促进各民族交融互嵌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也给全面深化认识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变迁规律提出了新要求。基于1953年以来历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通过计算群内接触指数、人口区位熵、人口再分布指数等指标,从人口空间分布的集散程度、地区偏好、动态变化三个维度,全面分析我国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变迁及模式。研究发现:我国各民族人口群内接触指数呈下降态势,族际接触互嵌程度强化、分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各民族人口空间扩散地区偏好存在明显差异,地区偏好具有距离邻近与经济吸引的双重效应特征;各民族人口再分布仍然保持活跃,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仍处重要调整期。基于此,文章认为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的再构为当前民族交融互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是已有研究仍然忽视了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族际差异性,忽略了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变迁的渐进性和长期性,对非传统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关注明显不够。未来应从动态差异视角出发全面认识我国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从民族互嵌高度出发重新审视我国民族人口空间分布变迁,从民族工作需求出发从容应对我国民族人口格局变迁与...

关 键 词:民族人口  空间分布  变迁  模式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