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制
引用本文:杜朝运.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制[J].理论与现代化,1998(4).
作者姓名:杜朝运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金系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在不断变迁,从过渡时期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外部混合阶段(1949~1956年),到计划经注阶段(1956~1978年),再到有汁划的商品经济阶段(1978~1992年),直至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1992年以来),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所有制结构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不同要求,也反映了人们对所有制问题认识的深化过程。本文着重分析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国有制三者的关系,并评述我国对此的探索与实践。 (一)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由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制度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羁绊,最终,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然而,本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却表明,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在全世界同时取得胜利,而是在一部分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率先取得胜利。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仍然很低,物质生活也很贫困。尽管这一状况与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言相去甚远,但由于社会主义总是以公有制为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总是需要公有制来体现,所以,我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自然也要选择公有制,两者是密切联系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