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孔孟论人的两个视域及其内在困难
引用本文:张美宏.孔孟论人的两个视域及其内在困难[J].人文杂志,2009(6).
作者姓名:张美宏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西北师范大学哲学系
基金项目:甘肃省2008年度高校创新平台资助计划项目"先秦诸子与中国文化奠基研究" 
摘    要:在孔孟的哲学思想中,"人是什么"不仅取决于人之为人的应然规定,更取决于人之为物的本然基质.以人禽之别为依托可以明确人应然的伦序本质,进而促成人对人化存在的自觉.在本然层面,通过对天人之辨的哲学思考,人作为万物之一分子被归置于天命的宰制之列,以致卷入流行不已的命运大流.基于"死生有命"的必然趋向,"则天"与"事天"分别成为人谋划其在世意义的两种可能形式.前者("则天")以对天命基质的理性自觉为契机召唤着人生在世的积极作为,后者("事天")则以性天统一为基点指引着本己人性由潜在向现实的转化.较之于应然层面的思考而言,孔孟对人在本然层面的阐发(尤其是孟子的"性善"说)表现出明显的泛道德思辨倾向,由此滋生出其在理解上的内在困难.

关 键 词:孔孟  人化存在  天人之辨  在世意义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