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脱离“贫困陷阱”——以西南H村产业扶贫为例
作者姓名:李小云  苑军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093;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093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河边实验: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衔接的微观研究”(2018TC037);云南省李小云专家工作站项目(2019IC011)。
摘    要:扶贫背景下,深度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诸多限制性因素导致其自身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存在对起始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交织的最低需要,即投入的“关键性门槛”.从长期来看,提高人力资本是脱贫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无法实现人力资本短期飞跃的现实情况下,则需要关注深度贫困地区外来物质资产的介入.西南M县H村展开的扶贫实践表明,用外来物质资产暂时替代人力资本,通过人工干预扶贫措施来实现村庄产业扶贫的成效显著,结果显示,H村的产业扶贫不仅带来了主营产业收入,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外溢收入,H村采用干预扶贫措施农户的收入显著高于未采用干预扶贫措施的农户.研究表明外部援助对于深度性贫困群体脱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意识到摆脱深度贫困这一过程的复杂性,“输血”资源到“造血”功能的转化,需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提升.

关 键 词:深度贫困  产业扶贫  贫困陷阱  关键性门槛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