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社会救助政策的“负激励”风险及其防范
作者姓名:兰 剑  慈勤英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社会学系,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 社会学系,武汉 430072)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3JZD02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4117010201)
摘    要:通过梳理现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社会救助政策,归纳现有政策中存在的“负激励”风险,主要包括:救助资格认定方式单一,救助权责界定模糊,就业扶持与激励力度不足,专项救助瞄准偏差与救助待遇简单叠加。这导致相当一部分适龄劳力的受助者缺乏主动摆脱贫困、积极再就业的意愿。防范社会救助政策的“负激励”风险,关键在于努力实现从给钱给物型的被动型、生存型救助保障,转向注重能力建设、提升自我发展的综合型社会救助。应该建立“支出型贫困”救助,明确实行分类救助,准确定位各救助项目功能,实现救助权责统一,加大就业援助与政策激励,激发受助者再就业主动性,强化“能力援助”,提升自我脱贫能力等。

关 键 词:社会救助  “负激励"  风险  政策转型  低保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