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艾芜抗战小说的巴蜀文化气韵
引用本文:陈思广,刘笛.艾芜抗战小说的巴蜀文化气韵[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1.
作者姓名:陈思广  刘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摘    要:艾芜的抗战小说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气韵。如《山野》在艺术手法上,作家或通过叙述者对叙述手法与叙述时间的控制,即通过插入停顿、重复叙述、倒述等手段,改变文本的叙述时长,形成缓慢匀缓的速度与节奏,契合巴蜀之人安逸闲适与自由散漫的性情;或以简单的几个人物勾画出一场耿直燥辣、爱恨分明,充满激情的山地战,映现巴蜀儿女耿直燥辣、爱拼敢闯的人物性格。在人物塑造上,艾芜以蜀地民兵、荣归军人、逃兵以及难民等,构成了其抗战小说的人物全图,其中,又以荣归军人塑造最具特色。在小说意象的营建上,艾芜选取了具有典型巴蜀文学气韵的“洄水沱”意象,将表面上缓和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汇污积垢、杀机四伏的巴蜀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艾芜的抗战小说呈现出特有的巴蜀文化气韵,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 键 词:艾芜  抗战小说  巴蜀文化气韵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