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小波对中国传统文化理性观的诘难 |
| |
作者姓名: | 张川平 |
| |
作者单位: |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大转型期北京作家群的形成、选择”(06BZW060);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重点课题“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机制研究”(201102033)的研究成果 |
| |
摘 要: | 理性要素代表主体探索"确定性"的诉求,既包含体现客观性的科学知识,也指对待知识的态度和求知的方法等。"科学格致化"和"科学艺术化"是淆乱科学本体的两种现象,其实质是以"善"和"美"的职能、标准来要求"真"和改写"真",它源于中国文化特有的理性观,即以"价值理性"排斥"工具理性",形成扬"情理"抑"物理"的"实用理性",使执着于"知识"和"真理"本身的知识分子常常遭遇"实用"质疑,王小波在其杂文和小说中批驳了与之有关的"之用"逆退、"实用"诘难以及用价值判断取代真伪判断的习惯做法,这种以"善"辖制"真"、取消"真"的文化习性正是"科学"引入中国时被变异为"科学观"的主因,最终归结为思维方式注重"合"、忽略"分"甚至反对"分"的特性,这一特性塑造了与之协调的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在探索客观世界时缺乏以"程式"确定下来的"抽象的升华",这恰是理性之殇的文化渊源。
|
关 键 词: | 理性 科学 格致化 思维模式 王小波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