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唐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引用本文:刘淑梅,李晶.唐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
作者姓名:刘淑梅  李晶
摘    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悠久,民间往来频繁,文化交流也源远流长。纵观中日关系史,唐代是中日关系史上最友好最亲密的时期之一。 七至八世纪的唐朝,由于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已成为亚洲、基至是世界的头等强国。当时在唐周围的亚非国家,有的刚进入阶级社会,有的仍处于奴隶制阶段,都比较落后。它们被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所吸引,纷纷和唐建立邦交。日本也开始大规模的派遣使节到唐朝学习、观摩。据史料记载,日本在630年到894年的二百六十四年间,共派出16次遣唐使节。遣唐使团,规模宏大,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录事等官职。另外还有翻译、学问僧、留学生和各种文化技术人员随行。人数最多时,一次达五六百人,遣唐使的往返,促进了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此间,中国文化呈东渐大势。 在日本政治史上,大化改新是第一次划时代的进步,而大化改新的成功,多半是源于模仿了唐代的典章制度。孝德天皇大化二年(646)在留过唐的僧旻高向玄理的参与下,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