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试论孟子说《春秋》——关于《诗》与《春秋》的关系及《春秋》的三重内涵
引用本文:骆扬.试论孟子说《春秋》——关于《诗》与《春秋》的关系及《春秋》的三重内涵[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2(4).
作者姓名:骆扬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安,710062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春秋》经传历史记载主体性之研究”
摘    要:从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叙述不仅可以看到《诗》与《春秋》在时间上的前后承接,更重要地还可以看到它们在政治上所发挥的功能具有相似性.《春秋》取代《诗》而出现,意味着史已经从诗中分离独立出来.由《诗》到《春秋》的这种变化,意味着先秦史学的一种发展,而也正是因为先秦史学自身的不断发展以及史书所具有的鉴戒特点,孔子方能干《诗》亡之后以《春秋》担当王道教化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孟子对《春秋》事、文、义三个方面的叙述,可以发现先秦时期中国传统史学就已经奠定了大致的基础.而细究史所蕴含的这三个方面,因“事”而著“文”,由“文”而见“义”,传统史学似乎有以“义”为终归的倾向;然而“义”信必有待于“事”真,而“事”之不存,则“义”将焉附?“义”只有立于坚实的“事”的基础上,才能避免无限制的主观发挥与牵强附会.而《春秋》具体特殊的“事”与抽象普遍的“义”最终统一于“文”的载体,事、文、义之间各自存在着一种张力,三者密不可分.

关 键 词:《诗》  《春秋》  孟子  孔子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