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民族理论构建的探索与反思
引用本文:赵永春,王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民族理论构建的探索与反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12):41-48.
作者姓名:赵永春  王观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2.长春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与中华民族形成研究”(15ZDB027)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文章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族形成问题大讨论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文章认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并未机械地生搬硬套斯大林民族理论,并不赞成斯大林有关民族形成于"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和民族四个特征"只要缺少一个,民族就不成其为民族"的理论,而是结合我国历史和民族问题实际,构建了"民族形成于古代"的中国民族理论,开启了斯大林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理论构建的最大不足之处是没有注意区分广义民族和狭义民族的概念,从而混淆了华夏民族、汉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区别,这些问题值得今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关 键 词:民族  狭义民族  广义民族  中华民族  民族理论  “中国化”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