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算法的意识形态风险:属性、机理与出路
引用本文:鲍金,黄婧.算法的意识形态风险:属性、机理与出路[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42-48.
作者姓名:鲍金  黄婧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智能技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项目编号:22AZD062);
摘    要:算法并非意识形态无涉的价值真空地带,技术与价值的相互耦合促使算法产生出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在算法所座驾而形成的数字社会中,算法歧视、算法牢笼、算法黑箱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引领力和凝聚力都陷入了新的风险情境,而这些意识形态风险得以生成的内在机理表现为:大数据通过对社会建构的中介性作用诱使人们形成了数据崇拜的意识形态方式,算法权力通过对人们的数字权利的支配而形成了算法统治的监控体系,算法与大数据的深度联合实现了意识形态的智能操控,由此,算法成为意识形态风险滋生的数字温床。然而,算法的意识形态风险不应导致对算法的“卢德主义”拒斥,算法仍是赋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利器。基于此,必须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对算法的价值引领、矫正算法的技术漏洞,从而推动算法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强大助力。

关 键 词:算法  意识形态风险  属性  机理  治理路径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