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的“非性化”叙事——以丁玲、柳青和浩然的创作为中心
引用本文:李遇春.论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的“非性化”叙事——以丁玲、柳青和浩然的创作为中心[J].东岳论丛,2013,34(3).
作者姓名:李遇春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在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革命文学("延安文学"、"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史上,存在一种"非性化"(包括"反性化")的叙事倾向或叙事模式。对这种"非性化"叙事进行历时的考察,可辨析出在当时主流革命作家的文化人格心理结构中所普遍潜伏的"文化阉割情结"及其根源"恋父情结",这种集体性的文艺创作心理症候经过了一个从广度上的扩张到深度上的强化的心理过程,即从初步生成到日益走向僵化的文学精神史历程。结合丁玲、柳青和浩然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进行文本细读,可证实此现象的普遍性和精神的特异性。

关 键 词:革命文学  “非性化”叙事  文化心理分析  文化阉割情结  恋父情结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