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艺术创作中的“无为”与“无不为”
引用本文:马士林.艺术创作中的“无为”与“无不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6-87.
作者姓名:马士林
作者单位:河南省长垣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南
摘    要:李白的诗为什么能广为流传?关键是他的人物模糊,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什么人物,什么年龄特征,什么籍贯,什么性别,都没有,所以无论什么人,只要有相似的情景,相似的思乡情绪,就都可以得到情感的共鸣。说到这里我们的小说描写手法就有些问题了,它总是那么具体化,所以可能有一些非常好的思乡篇章,就是因为它的太具体化,反而失去了更加广泛共鸣的心理基础。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文体发展规律的特点:文体总是向前发展的,但是一种文体在其得到一些优点时,也总是失去一些优点。

关 键 词:“无为”  艺术创作  无不为  年龄特征  描写手法  心理基础  文体  人物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