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闽南方言情态结构“会/■(得)通”的语义演变
引用本文:陈曼君,柯以榕.闽南方言情态结构“会/■(得)通”的语义演变[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59-70.
作者姓名:陈曼君  柯以榕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20B129);
摘    要:“■(得)通”“会(得)通”首先出现的都是三音节。“■得通”诞生于明刊戏文,“会得通”始见于清末。两者都是出于语用的需要,分别由情态动词“■得”“会得”和情态动词“通”组合而成,组合后都凝成一个整体,在日据时期得到大发展。“■通”和“会通”分别是“■得通”和“会得通”的省略,都始见于日据时期。“■通”和“会通”出现后,它们的语义演变几乎和“■得通”“会得通”的语义演变是一致的,都是多方向进行的。“会(得)通”的语义有3个演变方向,“■(得)通”的语义有2个演变方向。不过,三音节和两音节的语义演变大同中有小异。这是它们内部发展不平衡和内部相互竞争的结果。“会(得)通”的语义演变符合人类语言情态义的演变共性。“■(得)通”的语义演变既体现人类语言情态义的演变共性,也体现出闽南方言情态义演变的类型特征和罕见的特征。到了现代闽南方言,“■(得)通”“会(得)通”在与其他同义结构竞争中处于劣势,且呈现出不同程度被其他同义结构取代的趋势。

关 键 词:情态结构  情态  语义演变  闽南方言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