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柏拉图到马克思:“光”的隐喻及其教育意蕴
引用本文:刘华南.从柏拉图到马克思:“光”的隐喻及其教育意蕴[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7-20+48.
作者姓名:刘华南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摘    要:柏拉图以“光”隐喻建立其“理念论”,强调通过引导“灵魂”从“可感世界”转向“可理知世界”而探获“真理”,但却凸显人类价值追求与教育目标的超验性,蕴含走向教育规训的风险。究其根源,超验目标预设个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身心分离状态,即将“身体”所获的感性认识视为须背离之物,从而将个体异化为游离于认识发生场域之外的“旁观者”。马克思以“普照之光”隐喻入手,通过剖析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的关系重构教育认识的本质,颠覆了柏拉图的“彼岸真理”的理性教化方式,重构教育中个体存在与认识的发生规律。马克思认为,个体并非置身世界外的“旁观者”,而是在世界中的“实践者”。人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生产者。人是物质、精神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体。为增强教育认识的实践性,他强调“教劳结合”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义。

关 键 词:柏拉图  马克思  “光”隐喻  “教劳结合”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