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生存、生命、生活——论李泽厚“情本体”的实践转向
引用本文:左金磊,尹梦曦.生存、生命、生活——论李泽厚“情本体”的实践转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6(1):35-40.
作者姓名:左金磊  尹梦曦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北京 100872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906360159);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
摘    要:自笛卡尔以降的近现代哲学传统,都有着鲜明的以认识为导向的特征,至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盛行,“语言转向”又统领了一切。李泽厚基于儒家哲学,认为人的生存先于认识,生存经验大于语言,“情本体”的提出,是他在对以往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对这一倾向的扭转,展现出一种不同于近代西方哲学路径的“实践转向”。李泽厚的“情本体”展现出三重维度的含义:在先验与经验向度上,不同于宋明理学及现代新儒家,“情本体”主张以生存经验为主,拒斥将儒家超验化与形而上化;主体向度上强调“情本体”学说下的人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而非康德、海德格尔主张的理性主体;情理向度上,主张以情为本,情理交融,而非“存天理灭人欲”。这三点突出体现了儒家哲学以“人的物质生存—生活—生命”为核心、重视生存经验、实践的特征。李泽厚寄望“情本体”能使哲学走出认识,“走出语言”,走向实践。

关 键 词:李泽厚  情本体  宋明理学  陈来    理欲之辩  
点击此处可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