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专题视点:西北水利中的国家、人群与环境
引用本文:潘威.专题视点:西北水利中的国家、人群与环境[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3):66-66.
作者姓名:潘威
摘    要:人—水关系具有多种维度与复杂面相,相比于中国其他大区,水在西北地区的核心作用更为突出。水利(包括工程与秩序的广义水利)不仅发挥了灌溉、航运、防灾等多种重要作用,更是国家管理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主要途径,因此,水利是探究西北地区人—水关系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前水利秩序中有相当成分就是沿用清代惯例,历史上的用水方式直接参与到现代水利法规之中,对历史时期水利秩序的研究为优化当地水利法规提供了重要依据。当前国家已经开展“南水北调”西线输水线路勘测,计划向西北地区直接输水,为西北各地进行生态修复和现代灌区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回顾历史时期该地区治水、用水、管水的经验和教训对当前国家的西北生态建设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西北地区的水利开发历史非常悠久,至清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之后,广袤的西北大地重新归于一个王朝直接管辖。但西北各省水利管理方式仍有不小的差异,陕西水利首推关中平原,历史悠久的大型引泾灌溉此时已经衰落,渭河两岸的“八百里秦川”多为简陋、离散的小型农田水利;甘肃河西走廊水利在明代就有卫所军屯灌溉,清准战争期间一度成为国家事务而受到重视,平定新疆后,伴随着大量州县设置,河西水利的军事化色彩很快消退,“渠坝”成为河西水利的主流形态;而在更偏远的新疆,则同时存在着旗屯、兵屯、米拉甫伯克、考克巴斯等多种水利组织方式,与八旗、绿营、当地民众与内地移民等多种人群相联系。这种差别既源于西北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如同时具备中大型河谷、山区小流域、沙漠内流河绿洲等多种景观;更在于清朝国家对西北各地管理方式的不同,如巡抚辖区、将军辖区等。因此,西北水利的研究需要将水利问题置于国家、人群与具体环境之中加以审视。本栏目所组织的三篇专题文章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希望在以往西北水利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水利因素在西北不同地域内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随着大批清代、民国档案被用于本领域研究,其中所记录的国家、人群与环境(尤其是局地环境)之于水利的作用得以充分认识。本专题的三篇文章都是从以往被忽略的视角审视西北水利。史红帅关于清代渭河滩地开发过程的研究,呈现了明清两代河滩地农业垦殖取代牧马场的过程,指出了国家政策在渭河谷地景观改变中的重要作用;张景平的文章则以马营河、洪水坝两灌区为例,讨论了河西走廊水利中人力因素对于水利技术发展的抑制,作者在其中特别指出了渠道水文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对于“最低人力成本”的限制作用;潘威和蓝图则关注了河西走廊和新疆浅山小流域水利在民国时期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国家力量开始介入西北乡村的农田水利建设,而从小流域的角度则可以重新认识这一过程。    西北水利问题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更新问题体系、丰富观察视角、开发研究手段和发掘新史料,本栏目的三篇文章仅是探索,以期收抛砖引玉之效。今后,随着多语种史料、档案类史料、民间史料综合运用的日益成熟,信息化手段的发展,以及观察视角的丰富,西北人—水关系的讨论必将愈发深入。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