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古代判词艺术的形态学分析
引用本文:胡平仁.中国古代判词艺术的形态学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2013,37(1):92-95.
作者姓名:胡平仁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    要:《中国古代判词艺术的形态学分析》提出,中国古代判词从语体上可分为语判和书判,从语言形式和风格上可分为骈判、散判和花判,从使用主体上可分为批词和判词、审语和判语.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十诫》之五·杀人短片”中,对作为宗教戒律的“不可杀人”,作了全新的现代阐析,由此也引出一个文艺与法律的关系的问题.法律有它自身的立场,而艺术的叙事也有它特有的逻辑.但它们的终极目标是一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这是《“不可杀人”的现代阐析》的基本观点.《论后现代挪用艺术的法律保护困境》则认为,依据版权法“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的二分原则,借用已有作品表达进行再创作的后现代挪用艺术要么被拒之于版权保护的门外,要么深陷侵权的泥潭.然而,从认识论来说思想/表达间并不存在通常认为的明确界限,表达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思想与形式的重合.机械割裂思想/表达,既不利于艺术繁荣,又损害了版权法的发展完善.

关 键 词:法律与文艺  判词艺术  形态学分析  基耶斯洛夫斯基  《杀人短片》  挪用艺术  思想与表达二分原则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湘潭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湘潭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