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梯田社会及其遗产价值——以贵州堂安侗寨为例
作者姓名:孙兆霞  曾 芸  卯 丹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教授,贵州大学教授,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重大社科项目“中国百村调查--堂安村”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之前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认知及实践,由于较为重视物质和文化的视域,往往遮蔽了其他重要维度,而社会维度与生态智慧、物质与非物质等维度的互嵌性视角,是重新认知农业文化遗产的关键。本文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尝试探寻深嵌于侗族梯田社会的标志性文化及其内生的互嵌结构,进而挖掘蕴含其中的丰富社会价值和意义,即以梯田为主体的侗族同胞的社会记忆与合作传统;以鼓楼为中心的侗族社会规范和集体情感;“四个鬼”释义中的侗族人民的世界观和文化表达。并藉由梯田社会的知识和运行机理,提出遗产地建设的新思路,在推进在地性产业发展的同时,亦有利于生态资源保护与社会永续。

关 键 词:梯田社会;农业文化遗产;互嵌性;社会建设
收稿时间:2015-12-16
修稿时间:2015-12-16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