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之中"与"在之中"——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主体思想比较
引用本文:徐为民."非之中"与"在之中"——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主体思想比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3):93-99.
作者姓名:徐为民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摘    要:维特根斯坦主体思想的重要特点就是使主体界限化,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主体形式--界限主体.界限主体具有"非之中"的逻辑机制,"非之中"是"非世界之中"的逻辑结构,"非之中"不是"在之外","非世界之中"也不是"在世界之外",它仅仅意味着"不在世界之中",它是世界的界限.界限主体具有否定性和"零位"特征,是一种外在的超越机制,它是逻辑哲学主体思想发展到极致而出现的一种形态,进一步发展就走向了它的反面--"在之中"主体,即主体"在世界之中".这种主体是一种内在的超越机制,海德格尔的此在就是一种"在之中"的主体形式.从"非之中"到"在之中"的过程反映了当代哲学从逻辑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变.

关 键 词:界限主体  非之中  在之中  否定  世界介入  
文章编号:1008-942X(2006)03-0093-07
修稿时间:2005年11月29

"In-non-being"and "In-being"--A Comparative Study of Wittgenstein's and Heidegger's Thoughts about Subject
XU Wei-min."In-non-being"and "In-being"--A Comparative Study of Wittgenstein's and Heidegger's Thoughts about Subject[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6,36(3):93-99.
Authors:XU Wei-min
Abstract:
Keywords:the subject as a limit  in-non-being  in-being  negation  engagement in the word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