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罗摩衍那》的中国文献及其价值
引用本文:赵国华.关于《罗摩衍那》的中国文献及其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1981(4).
作者姓名:赵国华
摘    要:一九二三年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论到孙悟空形象的来历时,认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是孙悟空的根本。此论一出,受到了鲁迅的反对。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里,坚持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看法,即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是袭取无支祁,并非来自印度。由此引出了《罗摩衍那》中的印度神猴哈奴曼和《西游记》里的中国神猴孙悟空等渊源关系的讨论,一直延续到解放后。新的代表人物是吴晓铃和季羡林。一九五个年,吴晓铃发表了《西游记和罗摩延书》的专稿,坚决支持鲁迅的意见。季羡林在《印度文学在中国》一文里和专著《罗摩衍那初探》中,则再三主张孙悟空的形象基本上借自印度的神猴哈奴曼,实际赞同胡适之说,两种意见大相径庭。但是,从一九一一年近代著名诗人苏曼殊注意到汉译佛经中有关于《罗摩衍那》的记载起,七十年来陆续从汉译佛经中发掘出不少有关《罗摩衍那》的文献资料,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现将我初步整理的结果,提供给读者,对于开展这一课题的比较研究,也许不无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