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庄子“心斋”观念的应物旨归
引用本文:王玉彬.论庄子“心斋”观念的应物旨归[J].人文杂志,2023(8):26-32.
作者姓名:王玉彬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庄子》物论思想研究”(2020CZX022);
摘    要:从《人间世》的文本语境来看,“心斋”并非单纯的内在化、精神性的虚静境界,而是以应物为其旨归。“心斋”的这种应物旨归有“待之”“听之”“达之”三个层次:首先,“虚而待物”说明面对独立而超越之他者,主体应当通过“虚而待之”的方式敞开一片浑沌之境,以为自我与他者之间的交往奠定根源性场域;其次,“听之以气”是“虚而待物”的行动表征,这种倾听姿态意在肯认并尊重对方的主体性,并在此基础上跨越“言—行”“彼—我”“言—意”之间的各种间距,化解这些间距可能引发的矛盾与冲突,以建构一种均衡而开放的交流“气场”;再次,经由“虚而待之”与“听之以气”,庄子期待的是“达之,入于无疵”的应物效应,这种通达效应以与“人心—人气”的相互通达为依归。总之,“心斋”是一种由“虚”而生、以“达”为归的交往德性与应物之道。

关 键 词:庄子  《人间世》  心斋  虚而待物  听之以气  达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