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明代亚洲外国官生在华留学及科举考试状况探议
引用本文:黄明光.明代亚洲外国官生在华留学及科举考试状况探议[J].学术研究,1996(1).
作者姓名:黄明光
作者单位:广西师大教育系
摘    要: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以后,为集中精力处理国内矛盾,发展生产,在对外关系上基本采取了“和平相处”方针。永乐年间,明成祖又派遣郑和下西洋,出使亚、非部分国家,促进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明朝初期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加之朝廷友好的外交政策,使得亚洲部分国家派遣使者至京师朝贡,谱写了中外关系史上的又一新篇章。当今学者对明代中国与外国关系的研究,在政治、经济贸易方面撰文颇多,然于文化方面,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尤少。笔者不自量力,撰写此文,希补其遗缺,亦望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外国官生就读国学简况 亚洲部分国家学生入华留学,早在唐宋时期已有,至元代,由于战乱及蒙古贵族的统治,留学一事稀见青史。明代外国官生复至,是唐宋之后的又一高潮,探其原因有: 第一,中国的儒家文化,教育制度自唐宋之后,对亚洲各国产生了极大影响,亚洲各国无不“感慕华风”,部分国家便派遣学生来华留学。 中国的儒家文化,在元代时渗透到亚洲一些国家的平民百姓中。真腊(今柬埔寨)人称当地儒家知识分子为“班诘”。①交趾(今越南)元代时民间已有从事儒学教学的老师,诵读儒家经书已普遍可见,中国宋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