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化区域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陈耀.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化区域特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29(2):97-103.
作者姓名:陈耀
作者单位:陈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摘    要:近30年来中国各地区工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增长较快的有两类地区,一类是东南沿海新兴工业省区,另一类是少数中西部资源省区;增长相对慢的一类是中西部不发达省区,另一类是进入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后工业化阶段的直辖市.总体上看,人均工业增加值的省区差距趋于缩小,但极差仍比较大.按总量份额考察,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集中度在提高,东北、中部、西部的工业份额都有或多或少地下降,其中东北工业相对衰落尤为突出.中国各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区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在新的历史时期,地区工业发展必须转型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模式,其内涵至少包括四方面一是按照主体功能区划,确定工业定位;二是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工业用地的产出率;三是强化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硬约束;四是以"服务竞争"取代"让利竞争",不所改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

关 键 词:中国工业化  地区差距  集中化趋势  科学发展模式  工业空间结构  工业发展
文章编号:1004-3926(2008)02-0097-07
修稿时间:2007年12月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