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民族形式”:1939~1942中国文学“现代性”方案的新想象
引用本文:张黎.“民族形式”:1939~1942中国文学“现代性”方案的新想象[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86-192.
作者姓名:张黎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回响及其与现代性之关系--以赵树理、张爱玲为中心(CW0640)
摘    要:1939年-1942年,延安文艺界发起了“民族形式”论争。与此相应,国统区的“新启蒙运动”“战国策派”等也对“五四”新文艺进行了再评价。讨论中,向林冰的“民间形式中心论”、胡风的彻底否定“旧形式”均受到批评;周扬则提出在“五四”新文艺基础上,整合旧形式、创制更有包容性的“民族形式”的折中方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民族形式”论争的总结和回答,是以“抗战建国”为核心提出的一整套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学现代性方案。“民族形式”的论予实际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包括赵树理崛起的初始情境。

关 键 词:民族形式  “五四”新文艺  旧形式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学现代性方案  赵树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