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女鬼”与“鬼诗”——从《聊斋》看十七世纪中国文学中对“阴柔”的人格化与诗意化
引用本文:蔡九迪.“女鬼”与“鬼诗”——从《聊斋》看十七世纪中国文学中对“阴柔”的人格化与诗意化[J].学术月刊,1994(9).
作者姓名:蔡九迪
作者单位:哈佛大学 教授
摘    要:西方学术界对中国文化中鬼怪形象的研究大多从宗教学、人类学及民间文学等角度出发,其着眼点或为民众对冥界之一般观念、或为丧葬礼仪之象征意念。我们的研究角度有所不同。我把文学中鬼的形象当作一种艺术和文化的创造,既高度复杂又自成传统。这种创造虽与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有关,但绝非信仰与习俗的被动反映。本文专注于女鬼及与当时文化、思想潮流的关系。 女鬼形象在十七世纪文学中的特殊地位与当时社会上对美貌才女之死的强烈兴趣有着直接关系。这种兴趣在汤显祖的《牡丹亭》(1598年)里得到了最集中的反映。《牡丹亭》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