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42年的汉语
引用本文:郜元宝.1942年的汉语[J].学术月刊,2006(11).
作者姓名:郜元宝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433
摘    要:中国现代文学进入20世纪40年代之后,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成熟期。在上海、云南、重庆和延安崛起的一批优秀青年作家都在1942年前后创作并发表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他们并不是对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的脱离和否定,他们的成就几乎动员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整个中国文坛多维度努力的成果。他们的语言风格差异巨大,但都源于现代汉语这一富有生产力的传统。即使撇开具体作品语言特征的分析,单纯考察文学语言背后一系列现代中国特有的语言观念的支持,我们也可以清楚看出,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业已呈现的各种语言倾向,一些著名作家和学者们围绕文学语言的无休止争论,怎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这些年轻作家。

关 键 词:1942年  青年作家  语言差异  语言观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1942
Gao Yuanbao.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1942[J].Academic Monthly,2006(11).
Authors:Gao Yuanbao
Institution:Gao Yuanbao
Abstract:
Keywords:1942  young writers  language difference  language idea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