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狄尔泰的社会科学观对两种科学合流的挑战
引用本文:傅铿.狄尔泰的社会科学观对两种科学合流的挑战[J].社会,1985(2).
作者姓名:傅铿
摘    要:近年来,不少同志努力运用三论(即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和数学以及其他各种自然科学的术语来分析社会现象和预测社会的发展,这给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向度。对于具有实证主义传统的社会学(从世界范围说),这无疑是一个始终富有魅力和广阔前景的课题。回顾社会学史,社会学不断地受到自然科学成果的推动、更新和充实,但另一方面,自然主义的社会学方针也不断地为人文主义方针的学者所批评和反对。双方的论战不是徒劳的,也不是简单的重演,不断更嬗和变异纷繁的杜会学流派之间的论争大大开拓了人们的社会学视野。认真反思历史经验,在坚定不移地相信自然科学最终同社会科学是一门科学这一前提下,付全力研究由具有主体性的人所构成的人类社会的特殊之点,付全力找到人类社会不同于非人类社会的自然界之间的不同之点,从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研究社会的特有的理论和方法论,是进一步吸收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促进跨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刊有志于此久矣,只是此类文章尚得之不易,所以这一期先就社会学史上的老问题作为引子,我们在上海大学文学院现四年级学生学习《西方社会学史》的文章中选了一篇。狄尔泰的观点未必正确,但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探索研究人类社会的特殊理论和方法论。某些言之有理但往往失之偏颇的观点为本身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社会学家所吸收,在不同层次的社会学(以及未来学等)领域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分析方法。“《小的是美好的》中的人学观点”和“《第三次浪潮》内在分析结构简析”两文介绍了这两本书的作者分析社会点”现象的方法论,我们这次也同时刊登,目的是借他身来说法,看一看他们是如何把“人的因素”纳入他们的分析结构中去的。确实,国外自七十年代以来,人文主义的方针渐占优势,对定量化、社会系统等五、六十年代风行的自然主义方法颇多抨击,但我们决不是赶潮流,而是恳切地希望同广大的社会学工作者共同探讨这一重要问题。所以,我们不但欢迎观点持中的文章,而且将刊登“纯”自然科学方法或“纯”人文方法写成的作品,只有充分把问题展开,才能真正深化我们的认识,建立有马克思主义水准的社会研究方法论。而在今天,各门科学的特有方法论及其共同的方法论之重要,已使人们称现代为方法论的时代。单凭这一点,就敬请您耐心地把这些略见枯燥的文章读一遍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