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屈骚传统与中国现代新诗的自由形态——中国新诗的原型分析之一
作者姓名:李怡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    要:这条江,虽然半涸了,还叫汩罗,这里的人,也许还与当初一样 ——朱湘:《十四行意体(二一)》 对中国现代新诗的深层审美形态作一认真的审视,我们就不能不再一次感受到原型批评在诗歌研究中所产生的那种鞭辟入里的效果。正如较早把这一批评模式运用于中西诗歌比较的叶维廉先生所说:“当我们回顾不同文化系统中文学史的发展时,我们常常发现,存在事物与观、感所得的心象之间,心象与表达之间,表达与接受(即读者的观、感、心象)之间存在着许多差距……每一种历史文化语言提供了根源性不同的观、感和表达的特色,这一个互相的认可,正应该作为重新考虑批评理论的解构和再构的主要途径。”不过,我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每一种历史文化语言提供的不同的观、感和表达特色”也存在着不同的形态、类型,所谓“原型”、“模子”实际上就是由诸种历史形态所构成的民族思维系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