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心理机制及其防治--基于社会工作组织参与的视角
引用本文:彭小兵,周明玉.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心理机制及其防治--基于社会工作组织参与的视角[J].社会工作,2014(4):30-40.
作者姓名:彭小兵  周明玉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044
摘    要:随着我国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积累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当前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高发态势,并对公共秩序、公私财产安全及人身安全产生了巨大危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演化遵循着典型邻避情结及情绪感染的个体社会心理机制和群体心理动员方式。构筑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嵌入参与的治理机制有助于缓解邻避心理压力、防治环境群体性事件,即在公民环境抗争中将“身体的感受性”这种基于身体或心理焦虑的主观判断让位于专家型的专业参与,让社会工作组织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充当消解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支撑力量,并确保在公共决策前开放民意沟通渠道,构建保障社会工作组织有效参与决策的政治吸纳机制。

关 键 词:邻避情结  环境群体性事件  心理机制  社会工作组织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