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文学理论的功能极限——兼及30年文学理论研究与未来突破
引用本文:赵建军.文学理论的功能极限——兼及30年文学理论研究与未来突破[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55-61.
作者姓名:赵建军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 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摘    要:文学理论的主体性是文学理论身份存在的根本问题,此为以往学界所忽略。30年文学理论的发展,由于缺少自觉的理论主体意识,而使文学理论的效力发挥受到限制和影响。文学理论的主体性及其功能效力,以建立文学理论与文学事实的合理互动关系为基础,而以往的文学理论在楔入文学事实时,或因聚集于文学特质的本体追问而陷于某种普泛失根的困窘,或因局限于某些文学母题的单向涉入,而使理论与现实的对话造成错位、脱节乃至整体感的迷失。总结30年文学理论的发展经验,应在明确文学理论功能指向性的前提下,拓宽拓深文学理论与文学事实的对应领域,通过强化文学理论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突破文学理论的功能极限,使中国文学理论绽现出新的历史景观。

关 键 词:文学理论的主体性是文学理论身份存在的根本问题  此为以往学界所忽略。30年文学理论的发展,由于缺少自觉的理论主体意识,而使文学理论的效力发挥受到限制和影响。文学理论的主体性及其功能效力,以建立文学理论与文学事实的合理互动关系为基础,而以往的文学理论在楔入文学事实时,或因聚集于文学特质的本体追问而陷于某种普泛失根的困窘,或因局限于某些文学母题的单向涉入,而使理论与现实的对话造成错位、脱节乃至整体感的迷失。总结30年文学理论的发展经验,应在明确文学理论功能指向性的前提下,拓宽拓深文学理论与文学事实的对应领域,通过强化文学理论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突破文学理论的功能极限,使中国文学理论绽现出新的历史景观。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