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礼记》:一个民族的生活理想与精神特质
引用本文:薛小林.《礼记》:一个民族的生活理想与精神特质[J].中国民族,2023(10):53-57.
作者姓名:薛小林
作者单位:1.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华文化之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支撑。夏商时代国家产生,文明肇兴,自此,“礼”在政治权力的运作以及日常生活秩序的维系中,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经由礼治,中国社会才逐步走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圣人孔子就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寄寓在这个“礼”字当中。他向学生传“礼”,通过孔门后学著述、传承,最终形成了典籍《礼记》。“物格而后知至”“致广大而尽精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至今,许多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都出自《礼记》。它们朗朗上口、意味隽永,是先贤思想智慧之大成,也让我们得以鉴古知今,从中汲取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并领会我们民族的生活理想与精神特质。“礼,时为大”,这是华夏文明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人独有的民族凝聚力。让我们打开《礼记》,阅读这部多角度、多层次探究中华礼乐文明奥蕴的典籍,领略中华礼仪之美。

关 键 词:格言警句  大学之道  礼乐文明  生活理想  夏商时代  《礼记》  思想智慧  华夏文明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