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有无”之辩及其哲学意蕴
引用本文:谢丰泰.“有无”之辩及其哲学意蕴[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24(2):70-75.
作者姓名:谢丰泰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政法系 陕西咸阳712082
摘    要:“有无”之辩是魏晋玄学的中心论题。本文对玄学“贵无”、“崇有”和“独化”三派围绕“有无”问题而展开的理论思维的运思方式和哲学意蕴作了论证和分析,对当时中国哲学所达到的理论高度给予充分肯定。“有无”之辩已不再讨论宇宙生成,而主要是在本体论方面展开。王弼的“贵无”哲学是对宇宙人生的终极性思考,体现了中国哲学认识的深化。郭象的“独化”哲学比起“崇有”哲学带有宏大的理论气度,表现了玄思和“安命”的特色。

关 键 词:    独化  名教  自然
文章编号:1003-8388(2003)02-0070-06
修稿时间:2002年5月30日

Ascertainment of Being and Non-being and its Philosophic Significanc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