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
引用本文:陈秀兰.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0(2):1-6.
作者姓名:陈秀兰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摘    要:文章研究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表述功能和表情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判断、陈述一个客观事实的时候,就体现了语言的表述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被动、表达一定的情感,即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觉时,就体现了语言的表情功能。表示判断的用法最先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字的功能发生变化,叙事视角发生改变,导致说话人的情感发生转移(移情),从而使“N所V”结构可以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情,这是“移情”这一主观化的产物。这种用法较多见于汉译佛典,与梵文原典有直接的关系,佛经翻译对于“N所V”结构表示被动的用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主观化  N所V  判断  被动  移情

-
-.-[J].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2017,0(2):1-6.
Authors:-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