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方伦理学概念溯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概念的实存论阐释(英文)
引用本文:邓安庆.西方伦理学概念溯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概念的实存论阐释(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6(1).
作者姓名:邓安庆
摘    要:在亚里士多德的学科体系中,伦理学首先从实践哲学得到规定,而他的“实践”作为个体内在合目的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行为”,是Dascin意义上的超越性本真实存活动,与现代意义上的与“理论”对立的“实践”是对立的。当亚里士多德把他的作为实践哲学的伦理学从属于“政治学”时,他揭示出我们“常人”实存的本性就是城邦中共存。但伦理的共存先于个体的实存,共存的伦理——公正——不是“德性”的一种,而是德性的整体,个体德性只是附在这一“整体”上的“皮毛”。无论是个体的本真实存还是城邦的伦理共存,最终都是为了人之为人的卓越性(德性)的实现,伦理学本质上成为”人学”,其核心的问题结构是个体的本真实存和城邦的伦理共存的关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