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他生与自生:中西生成论的重要差异
引用本文:曹峰.他生与自生:中西生成论的重要差异[J].山东社会科学,2023(8):5-15.
作者姓名:曹峰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3XNLG0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生”是一个世界性的哲学话题,中国哲学几乎可以说就是一种围绕“生”而展开的哲学智慧。从生成论的角度看,古希腊哲学致力于探讨世界万物的终极本原,并将终极本原归结为一种或者多种元素,这种思维容易体现为“一”和“多”的关系,容易走向对于创生者、第一因的追寻。受到西学中对于“第一推动者”强烈关注的影响,二十世纪的中国学者们更为注意寻找中国哲学关于终极本原的描述,在生成模式上,更为关注“他生”类型。但在儒道两家这里,即便存在着“他生”类型,其最终目的也是实现万物的“自生”,即通过道(或者天地)的功德,使万物充满活力,让万物自己能够创造自己,从而建立起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机勃勃的世界。因此,古代中国更为重视的是“自生”类型,作为中国文化主要代表的儒道两家,虽然内容有别,但都有强烈的“自生”意识,最终目标都是要让万物自作主宰、自为动力,亲身参与到“生”的过程中去,从而焕发出持续的、勃勃的生机。如果我们使用西学的框架来比照中国哲学,那么“自生”就很容易被遮蔽,而这恰恰是中国哲学中最值得继承的部分。

关 键 词:他生  自生  生成论  终极本原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