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阳翰笙抗战时期剧作的美学风貌
引用本文:廖全京.阳翰笙抗战时期剧作的美学风貌[J].社会科学研究,1984(3).
作者姓名:廖全京
摘    要:在中国,现代话剧是来自大洋彼岸的缪斯之子。从这种在西方民族环境中诞生的戏剧形式“输入”之日起,民族化就作为一种探索与追求的目标,困扰和激动着许多中国话剧运动的有志之士。在这些。前驱中,阳翰笙是继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等人之后,在剧作方面成绩斐然的一位。阳翰笙在话剧民族化方面的探索,主要是在抗战时期进行的。他的八部剧作中,有七部(《前夜》、《李秀成之死》、《塞上风云》、《天国春秋》、《草莽英雄》、《两面人》、《槿花之歌》)写于一九三六年冬至一九四三年冬。这七部剧作,无论就内容还是就形式而言,都应当看作是一个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的艺术整体,它们以各自独具个性的姿色共同呈现出一种民族化的美学风貌。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科学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