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层党委"门诊政治"的双重性及其改进
引用本文:沈士光.基层党委"门诊政治"的双重性及其改进[J].学习与探索,2009(4).
作者姓名:沈士光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上海,200233
摘    要:当前,在中国乡镇的基层党委普遍采用了一种"门诊"式的治理方式,即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当面听取公众利益纷争中的具体情况和诉求,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不可否认,在过去一个时期这种"门诊政治"曾是速度快、成本低地解决人民群众一些切身利益问题的治理方式,在今后也仍将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种治理方式也越来越凸现出其局限性的一面,而其最大的不足就是以个人意志代替组织制度.不可忽视的是,中国乡镇基层党委甚至一些地方党委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门诊政治"的思维方式,这在执政能力方面至少产生了三方面的影响:一是重视个人的权力和权威,产生权力"差序";二是单个的政治方式,只能着眼于"政治零售",而不能从大局出发来解决"政治批发";三是具有病理政治学的视点,容易滋生"滞后效应".因此,应该相应地从三个方面采取对策:实现政治角色的转换,逐步走出"门诊政治"的怪圈;逐步规范"门诊政治"的议程设置,形成合理的退出机制;逐步将"门诊政治"转化为"代议政治".

关 键 词:基层党委  执政方式  "门诊政治"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