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爱国与忠君思想在分裂割据和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意义——以屈原类型和杜甫类型为例
引用本文:吴贤哲.爱国与忠君思想在分裂割据和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意义——以屈原类型和杜甫类型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4(5):160-166.
作者姓名:吴贤哲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文新学院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位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4WXD-S0501).
摘    要:古代中国的农耕个体经济、社会政治结构是形成爱国与忠君思想的基础。古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但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出现过短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因分裂而出现的"国"只能是中国境内的地方割据政权,而非主权国。这些"国"都有着共同的中国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其爱国思想属于中国爱国思想文化传统。古代中国的爱国思想往往与忠君思想结合在一起,这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必然产物,是古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特质,而非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屈原和杜甫分别是分裂割据时期和大一统时代爱国与忠君思想的代表,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爱国与忠君思想文化传统的一些规律性认识。

关 键 词:爱国思想  忠君思想  分裂与大一统  屈原  杜甫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