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四次修订的背景及其诠释学意义
引用本文:谷鹏飞,赵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四次修订的背景及其诠释学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2):41-48.
作者姓名:谷鹏飞  赵琴
作者单位:1.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2. 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陕西西安,71006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1YJC751024);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10491647);西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10NW16)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一种革命意识形态崇高叙事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1942年发表后先后经历了四次重大修订,即:从1942年的讲话语言到1943年的文字文本的第一次修订,从1943年政治文本到1953年学术文本的第二次修订,从1953年的学术文本到1965、1966年的学术文本、革命文本的第三次修订,以及从1965、1966年学术文本、革命文本回归到1991年的学术文本的第四次修订。这四次修订既是《讲话》文本去政治化与去工具化的过程,也是其实现经典化与神圣化的过程,其中的主要动力源自时代社会的现实要求与文本自身衍变的历史需要。《讲话》文本因而显现出丰盈的历史诠释学意义。理解并认识这种意义,是今天我们正确看待《讲话》巨大贡献与历史局限的前提。

关 键 词:《讲话》  政治文本  革命文本  学术文本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