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传统乐教思想的演进与融合——从“声有哀乐”到“声无哀乐”
引用本文:李巧伟.中国传统乐教思想的演进与融合——从“声有哀乐”到“声无哀乐”[J].湖南社会科学,2023(1):137-144.
作者姓名:李巧伟
作者单位:长沙学院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瑶族史诗《盘王大歌》收集、整理与研究”(编号:21ZDAJ011)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传统乐教思想主要体现为“声有哀乐”和“声无哀乐”两大流派。儒家“声有哀乐”对(礼)乐教化进行了理论反思,认为喜、怒、哀、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自然、刑法、政治、道德等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从而发挥移风易俗的作用。“声无哀乐”借鉴了道家思想,强调音乐的审美属性,但没有否认音乐的教化功能,而是通过解释音声的本质,揭示了音乐移风易俗的发生机制。“声无哀乐”推进了“声有哀乐”有关德性教化的论述,实现了传统乐教思想的演进与融合。

关 键 词:乐教  “声有哀乐”  “声无哀乐”  情感  德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