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孔子仁学奥秘再破译
摘    要:为什么世界三大文明源头(中国、印度、希腊》在公元前出现了精神发展鼎盛期,在价值观方面,分别得出了一些颇可比照的范畴,如孔子的“仁”,释氏的“慈悲”和亚里士多德的“善”(“自由”,“平等”)?本文当然回答不了历史学上的这个“哥德巴赫猜想”。本文仅仅注目于孔子的仁学奥秘的再破译,也许它有助于回答这一难题。但此种“破译”,异于国内外所有孔学成说,撰成此文目的在俟同好正之。从马克思对古希腊罗马的分析中寻找灵感笔者根据《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思路,在一系列论文中(请见《人道主义是商品经济的“几次方”》,《江淮论坛》1989年3期;《论人道主义产生于商品经济》,《青海师大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