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中国传统声乐作品中的“字”与“声”
引用本文:李亚希.论中国传统声乐作品中的“字”与“声”[J].宿州学院学报,2014(4):62-64,96.
作者姓名:李亚希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诗经》乐器及其文化层面的考释研究”(2012SQRw180ZD);宿州学院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水韵”化“歌声”(2013yyb27);宿州学院质量工程项目“音乐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构建”(SZXYZLBZ201309);宿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高校音乐理论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szxyjyxm201146).
摘    要:在明确界定“字”与“声”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声乐作品中的“字”与“声”的关系。从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字”与“声”之间关系的分析与解构入手,以“字”的语言语义属性、声调节奏属性等特征与“声”的关系为着眼点,以民歌《槐花几时开》为例,探寻演绎中国传统声乐作品之佳法。认为:中国传统声乐作品中,“字”同“声”的关系既紧密又复杂.既关乎“字”直接和隐喻铺叙的情感,又关乎吐字行腔、语韵声调;中国传统声乐作品的演绎虽是以“声”为最终形式表现,但如忽略“字”的语义、声调、语气、咬字吐字、行腔,不仅会在“声”的演绎中无法准确地表达音乐的真实情感,而且会因为“字”在韵腔上的不足而使“声”失色。

关 键 词:中国传统声乐  声乐作品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