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中西“移情说”之形上基础——以“感-情”与“移-情”为中心的考察
引用本文:贡华南.论中西“移情说”之形上基础——以“感-情”与“移-情”为中心的考察[J].文史哲,2008(6).
作者姓名:贡华南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研究所、哲学系,上海,200062
摘    要:"移情"说与"人为世界立法"说一样,基于世界无情人有情的西方思想传统。在此传统中,情被理解为主体自身自足的内在力量,世界万物则需要人为之"移-情",需要自外而内地索要"情"。"抽象"说则相应地将抽象理解为移情的反向运动,理解为人情的撤离。在中国思想传统中,"情"被理解为万物与人固有的存在方式,但个体不是情的泉源,人与万物相"感"而人情、物情俱起。人情产生的前提是对他者的应会,乃至"师法"。物情不是人移过去的,不是征服之后的施舍,不是纯粹的给与,物本身就有情。人因感物而生情,物因感人而生情,物我相感而情亦随之兴起。

关 键 词:中西文化比较    感-情  移-情

The superorganic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theory of "empathy" : Centered on "sensation" and "empathy"
Gong Huanan.The superorganic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theory of "empathy" : Centered on "sensation" and "empathy"[J].Journal of Literature,History and Philosophy,2008(6).
Authors:Gong Huan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